摘要: 基本解釋(1).涵育德性。 北周 庾信 《周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》:“公以五常藴智,六氣資德,乘天則策馬秉靈,降神則牽、狼應象。”(2). 明 代官職名。為訓導太子讀書的官員。《明史·職官志二》:[閱讀全文:]
摘要: 基本解釋供給需求。 晉 陶潛 《勸農》詩之一:“智巧既萌,資待靡因。” 逯欽立 注:“資,資給。待,需求。”《南齊書·王融傳》:“自其將卒奔離,資待銷闕,北畏勍 蠕 ,西逼南 胡 ,民背如崩,勢絶防[閱讀全文:]
摘要: 基本解釋役力。《宋書·王弘傳》:“而府資役單刻,控引無所,雖復厲以重勸,肅以嚴威,適足令囹圄充積,而無救於事實也。”[閱讀全文:]
摘要: 基本解釋借以成形。 漢 揚雄 《太玄·玄首都序》:“以一陽乘一統,萬物資形。” 范望 注:“三統相承,以主萬物,故萬物取形於是也。”[閱讀全文:]
摘要: 基本解釋亦作“ 資蔭 ”。憑先代的勛功或官爵而得到授官封爵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終制》:“但以門衰,骨肉單弱,五服之內,傍無一人,播越他鄉,無復資廕,使汝等沉淪廝役,以為先世之恥。”《周書·[閱讀全文:]
摘要: 基本解釋度日的費用。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趙城虎》:“遲旦,啟扉,則有死鹿;嫗貨其肉革,用以資度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封三娘》:“因貨殉葬之飾,用為資度,亦稱小有。”[閱讀全文:]
摘要: 基本解釋資歷;資格。 唐 韓愈 《舉張惟素自代狀》:“累歷中外,資序已深。” 元 黃溍 《日損齋筆記·辯史》:“若夫權行試守,皆正除之官,特以是別資序之崇卑而已。” 清 全祖望 《七賢傳》:“ [閱讀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