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基本解釋謂資助敵人。《尉繚子·制談》:“損敵一人而損我百人,此資敵而傷我甚焉。”《宋史·韓琦傳》:“ 琦 以為此皆良田,今棄不耕,適足以資敵,將皆為所有矣。” 清 黃遵憲 《哭威海》詩:“船資敵,力[閱讀全文:]
摘要: 基本解釋清 末所設的中央諮議機關。由皇帝指派及各省諮議局選舉議員。于1910年10月正式開院。辛亥革命時,資政院推舉 袁世凱 為內閣總理,不久即解散。 鄭觀應 《上攝政王請速行立憲書》:“惟議員雖出自[閱讀全文:]
摘要: 基本解釋(1).幫助治理國政。 唐 道宣 《敘元魏太武廢佛法事》:“帝諱 燾 ,以 明元帝 泰常 八年即位,時年八歲,尚在幼沖,資政所由,唯恃臺輔。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有《資政新篇》。(2).[閱讀全文:]
摘要: 基本解釋資助,支援。《后漢書·鄭太傳》:“明公以親德之重,據阿衡之權,秉意獨斷,誅除有罪,誠不宜假 卓 以為資援也。” 清 彭遵泗 《蜀碧》卷一:“募民兵以守隘,結 彝 目以資援。”[閱讀全文:]
摘要: 基本解釋(1).依據;根據。 唐 道宣 《續高僧傳·日月律下·唐京師宏福寺智首》:“於出家,受戒二所,雙建兩塔,鎣以珠寶,飾以丹青,為列代之儀表,亦行學之資據,各銘景行,樹於塔右。”(2).依托,依[閱讀全文:]
摘要: 基本解釋謂根據其人資格擬定官職予以推薦。《新唐書·裴行儉傳》:“ 行儉 始設長名榜、銓注等法,又定州縣升降、資擬高下為故事。”[閱讀全文:]